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 专家:“恐华”疑虑症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恐华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有风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险专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家疑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虑症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恐华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英媒英中有风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恶炒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生物话称,该资源库的合作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险专报道称,家疑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泰君安(香港):予达利食品收集评级 目标价5港元
- 欧盟宣布与美国达成数据传输框架协议 时机引发关注
- 盛光祖配合审查调查 国铁集团:坚决拥护中央决定
- 中国移动将全面推进算力网络建设
- 潘功胜: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
- 3月28日重点关注五场直播:申万地产首席分析师袁豪、海通证券金牌投顾林茂华为您解读港股否极泰来还有多远
- 外汇局王春英: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外债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 法国道达尔能源集团总裁:不能没有俄罗斯天然气
- 明年一季度IPO没戏?Arm:确有推迟,但进展顺利,致力于2023年上市
- 首批基金年报透露了啥信息?
- 美团第四季度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87亿元 同比增长22.2%
- Evercore ISI:重申亚马逊“跑赢大盘”评级 目标价4300美元
- 世界杯首位进球的00后球员,有何底气拒绝曼联?
- 美团2021年由盈转亏,骑手成本与研发费用等支出走高
- 3月25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多只权益基金提前结束募集,释放什么信号?
- 紧盯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一叶障目
- 数字藏品背后的灰产:炒NFT有人月赚10万,有人血亏百万
- 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金顶刻字案”一审宣判
- A股三大指数集体跌超1% 农业、纺织服饰等板块逆市走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