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强劲回暖 政策宽松预期持续
[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金融在一系列地产政策推出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有所恢复,数据接下来还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强劲实体端的回暖复苏也还需要继续提振。 ] 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收到良好效果,政策央行最新发布的宽松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社融等数据大超市场预期。持续 11日晚间,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强劲同比多增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回暖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政策其中,宽松9月份,预期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 展望四季度,市场分析认为,经济修复进度会进一步向着正常增长水平靠拢。此外,随着稳楼市措施的持续出台,10月信贷将继续呈现同比多增势头。与此同时,宽信用还会进一步推进,为推动宏观经济尽快回归常态化运行轨道奠定坚实基础。 新增信贷社融超预期 9月,新增信贷大幅扩张,同比环比均明显多增。 居民贷款方面,在降息、减税和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政策进一步加码下,市场信心逐步修复,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提振了居民按揭贷款需求。 “9月居民贷款新增6503亿元,较上月继续增加19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8亿元,在上月增长基础上继续改善,表明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恢复。”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亦为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则增加3.4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 企业贷款方面,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5万亿元。9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1.35万亿元,较上月多增6135亿元,同比也多增6540亿元;短期贷款增加6567亿元,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下滑。 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不断加码、引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创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拉动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成为信贷增长重要支撑。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企业发展信心增强,融资需求明显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9月,票据融资同比减少827亿元,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对此,周茂华称,票据融资整体明显收缩,主要是国内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表内信贷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企业逐步转向表内信贷融资。 “从趋势看,国内信贷有望保持强劲,经济活动趋势恢复,一系列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望进一步释放,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金融定向支持工具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都将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恢复。”周茂华说。 宽信用提速 从社融数据看,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在上月10.5%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也表明融资需求正在逐步改善。 “新增信贷和政府债券融资是社融的最大贡献项。”温彬说。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91万亿元,同比多1.5万亿元。 货币供应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成为目前经济体系信心的保证。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一方面,增量政策持续发力下,信贷投放超预期放量,存款派生效应大幅提升;另一方面,9月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和减税降费推动财政存款向M2转移,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改善。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加快落地,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宽信用进一步提速。”温彬预计,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近一段时间,稳增长促投资举措密集落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完成6000亿元投放,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对重大基础设施资金供给形成支撑。 与此同时,央行持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房贷利率下降。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降息以及推动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等,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接下来,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央行还针对房地产市场,专门进行利率调整。就在国庆节前,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地产政策“组合拳”,针对住房商业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房屋退税等给予优惠空间。 提振居民需求还有空间 尽管金融数据超预期回暖,不过,从信贷结构来看,这一亮眼表现的主要支撑来自企业中长期和短期贷款,9月居民贷款同比仍然少增近1400亿元,同比少增幅度虽有所收窄,但整体依然承压。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在一系列地产政策推出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有所恢复,接下来还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实体端的复苏也还需要继续提振。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企业端贷款,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更加缓慢。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企业贷款的核心增量来自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基建领域信贷投放发力,以及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后的商业银行配套贷款跟进。他认为,“准财政”工具落实效率高,投放基建领域中长期贷款进一步优化了信贷结构,加上9月经济基本面处于弱复苏进程,利润边际回暖带动制造业等信贷需求是重要的边际增量。 而居民贷款方面,反映购房需求的中长期贷款一直是市场的主要担忧。居民中长期贷款已经连续10个月同比少增,但9月少增幅度较7月、8月继续收窄,环比增加3456亿元,达到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则增加3.41万亿元,同比少增2.94万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少增0.54万亿元、2.4万亿元。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局部疫情蔓延的双重冲击下,居民工作和收入稳定性受到影响,储蓄意愿不断增强,日常消费需求和住房消费需求都有所下降。特别是住房中长期贷款明显下滑,表明房地产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居民购房意愿较低。”董希淼表示,当前在住房信贷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调整之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有所恢复,但后续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 宏观分析师边泉水也认为,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跌幅依然较大,对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拐点未现,政策还要持续发力。 董希淼建议,未来还可以对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继续进行优化,更好地稳定和扩大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总体来看,机构对10月乃至整个四季度的金融数据有更高的预期,对政策的期待还在持续。李超预测,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政策基调,核心仍在宽信用。预计四季度信贷、社融稳健运行,信贷大概率维持每月同比多增,社融增速也有望企稳继续微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重庆农商行遭1285万重罚,涉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等9项重大违规
- 白皮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
- Q3,PE巨头们白干了
- 央行今日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央行、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 银保监会拟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 进一步加强佣金管控优化激励机制
- 意大利新任总理首次访问欧盟总部
- 电子驾驶证“亮码”便利多 目前已发放1.45亿个
- 年轻人在认真考虑养老,制定个人养老金规划“四步走”
- 沃尔沃承认侵权GALA乐队拒绝道歉 昨晚致歉“甩锅”代理公司
- 因为充电接口,苹果每年损失50亿美元?
- 11月4日保险日报: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国华人寿等5家险企被点名通报,73家寿险公司41家亏损
- 11月22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新能源车推动汽车消费大盘稳增长
- 聚焦双11·快递业巨头“卷”向保价服务,专家:防止将保价作为过度盈利手段
- 21.78万辆!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造车新势力销量同样喜人
- 美联储经济学家: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或加剧金融稳定性风险
- 亚马逊暂停招聘员工 暂停招聘将持续数月
- 中广核集团增持1000万股中国广核H股,年内多家公司H股获控股股东增持
- Nikola Q3净亏2.36亿美元,将无法达成本年度交付目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经历剥离、分拆过后,正泰电器又有资产运作“新动作”
- 代糖失速、无糖崛起,元气森林差了一口气
- 不到一年半,原长江资管总经理唐吟波回归券业,任职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 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授信意向额度超千亿元
- 400万吨LNG长协订单敲定!中国石化牵手世界杯东道主,国内天然气供应稳了
- 干啥啥不行,卖壳第一名!乾景园林的第三次卖壳,是A股最奔放、最没有下限的割韭菜行动!
- 建信金租徐大公 张佳斌:找准金融租赁发力点 提高服务实体效能
- 美物科技2022财年H1总营收下降84.45% 净亏损扩大至553万美元
- 400万吨LNG长协订单敲定!中国石化牵手世界杯东道主,国内天然气供应稳了
- 湖北银行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